容軒園區路線

開新視窗,列印本頁內容  *  *  點閱數:46174

放水燈的由來

基隆早期來自漳州和泉州的移民曾發生械鬥,傷亡人數眾多。後來地方人士認為這樣冤冤相報不是辦法,於是建議先收埋屍骨於安樂里的老大公墓,後來改建為老大公廟,不定期舉辦普渡,並於每月的月底放水燈。之後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祭時辦理盛大的普渡,涵蓋民間多種宗教儀式與官方、民間的週邊藝文活動,以安撫亡靈,並防無主孤魂作祟。
在普渡的前一天農曆7月14日,各姓氏宗親會的水燈頭遊行隊伍由基隆市區走到望海巷施放水燈,邀請孤魂野鬼上岸共享普渡。人們相信水燈頭飄得越遠、燒得越亮,就代表那個姓氏的人運氣越好,所以無不使勁的將水燈推向外,而且大多選在退潮的時候放水燈(如今統一於7月15日子時施放),地點也多選在海灣內的平坦海邊。

TOP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