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組成
 

喝過海水的人都曉得,海水嘗起來又苦又鹹,可見海水裡頭一定有肉眼看不見的成分。如以鍋子裝海水,將其蒸乾或煮乾,鍋底會留下一層白色的粉末,這層粉末就是海水苦鹹的原因,也就是海鹽。
其實地球剛形成之初,週圍瀰漫著水蒸氣。等到地球慢慢冷卻,水蒸氣凝結成的雲層並下起大雨,最後匯集成海洋。這樣看來,遠古時期的海水一定不像現在這般苦澀。後來由於火山活動釋出硫、氯離子及金屬離子,陸地岩石與海床岩石的鹽分也逐漸分解而進入海洋,日積月累就讓海水變鹹變苦了。

海水到底多麼鹹呢?可用「鹽度」來表示。將1000公克的海水蒸乾,大約留下35公克的海鹽。這35公克的海鹽,約有將近19公克是氯離子,約占了54%;有將近11公克的鈉離子,約占了30%,其實海鹽的主要成份就是氯化鈉,這是鹹味的來源。另外,海鹽中還有鈣、鎂、硫、鉀等離子,占了16%。海水的苦味,來自氯化鎂和硫酸鎂。

海洋動物也需要攝取水分,例如海水魚就要飲用海水。海水魚在攝取水分的同時,也吞進大量的鹽類,還好魚鰓能夠將多餘的鹽份排出。其他動物則另有排出海鹽的方式,例如海龜會將鹽份濃縮後,經由眼睛附近的鹽腺排出;海鬣蜥及海鳥的鹽份也是從頭部排出,排出鹽份時就像流鼻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