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港怎麼看
 
◎看看我們的船
八斗子漁港曾經是遠洋漁業的作業基地,但現在是以沿、近海漁業為主。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好幾種船,像是抓小卷的棒受網漁船,還有船頭翹起有鏢台的鏢旗漁船,還有裝滿籠子的船。仔細瞧瞧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棒受網漁船/攝影陳添喜 有鏢台的船/攝影王筱雯 有籠具的船/攝影李建錡
棒受網漁船/攝影陳添喜 有鏢台的船/攝影王筱雯 有籠具的船/攝影李建錡
 
棒受網漁船裡的設施
◎棒受網漁船裡的設施
集魚燈: 用來誘集趨光性魚類的光源,一個燈泡高達1000瓦。
中 架: 整艘船的置高點,可以觀測魚群及漁船四周的狀況。
駕駛台: 現在的漁船都有自動化的駕駛系統及引導航行的設備,可以讓船長輕鬆的駕駛。
魚 艙: 裝載漁獲物的地方。
冰 艙: 放滿碎冰,供魚貨物保先用。
媽祖神像: 媽祖被漁民視為海上的救難女神,通常漁船上都會供奉 。
煮 鍋: 由於小卷離開海面後很容易死亡,為了避免小卷腐敗及維持表皮的完整,故撈起小卷後要儘速以鹽水將牠煮熟後冷卻在放入魚艙中冷藏,以保持牠的鮮度。
起網機: 用來絞收漁網的輔助工具。
張網竹竿: 位於船的兩側,可以向外伸展,是棒受網的支架。
臥 艙: 供船員睡覺、休息使用。每床的寬度大概僅有80公分,分上下舖。
廚 房: 烹煮三餐的地方。
 
◎看看我們怎麼抓魚
當漁船行駛於茫茫大海時,如何發現魚蹤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有經驗的漁民可以透過目測或是觀察海流、海鳥的位置找到魚群,當然,也可以透過魚探機等設備的輔助。發現了魚群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捕魚了,以下介紹幾種八斗子地區常用的漁法:
 
火誘網 (焚寄網):
由於台灣沿海水域洄游且具有趨光性的魚類很多,所以在東北角的八斗子地區,很早就發展出以光源誘集魚類再加以撈捕的漁法。傳統的火誘網最早是以竹片綁成火把誘魚,後來又改用煤油燈、磺火,現在則是以白熱燈泡為主。目前較常看到的火誘網漁船叫做棒受網魚船,因為它的網子在水中好像掃地用的畚箕, 所以也被稱為畚箕網。漁期為農曆 4月下旬至 10月下旬,盛漁期為曆 7 月至 9 月,漁獲物主要為小卷、白帶魚、鯖魚、剝皮魚等等。 火誘網/攝影陳麗淑
火誘網/攝影 陳添壽
火誘網/攝影陳添壽
火誘網/攝影 陳添壽
 
延繩釣:
延繩釣又稱「放緄仔」,是一種放長線釣大魚的漁法。漁民在出海前會在繫有浮標的長主繩上綁上支繩和魚鉤, 到了漁場時,便將釣繩放下,等待魚兒自動上門吃餌。延繩釣一般為日間作業,以農曆5月中旬至10月底為盛漁期,漁獲物有雞魚 、甘仔魚、石狗公、鯊魚、寒雕等等。 延繩釣餌箱/攝影李紹群
延繩釣餌箱/攝影李紹群
籠具/攝影陳添喜
籠具/攝影陳添喜
籠具:
籠具是一種節省能源、不受地形限制也不會破壞海底底質生態的一種漁具。放籠具的方式與延繩釣相似,一般夜間作業會比日間作業漁獲量來得多,漁獲物有石斑、石狗公、雞魚、赤鯮、嘉鱲、章魚及龍占等等。
 
鏢旗魚:
每年當東北季風吹起時,隨潮流而來的旗魚就會浮出海面,八斗子的漁民便會駕著動力漁船出海鏢射旗魚 ,這種漁船特徵是有一個向前延伸出去的鏢魚台,作業時會有一人站在台上,將雙腳套入類似拖鞋的套子中,另一人則在旁 協助。 由於旗魚有非常迅捷的游泳能力,故漁船也必須具有操作性能好、輕快靈活等特性,鏢手除了必須要膽識好之外, 也必須具備良好的眼力及臂力。 鏢旗魚/攝影王筱雯
鏢旗魚/攝影 王筱雯
 
列印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