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們抓的魚
 
八斗子地區的漁業以沿、近海為主,主要漁獲物有以下幾種:

*小卷: *花身雞魚:
也稱為鎖管。具有趨光性,是八斗子地區棒受網的主要漁獲。小卷善於游泳,以小魚、小蝦為食,大型魚類是牠的天敵。盛產期在農曆的3-9月。 小卷/攝影陳麗淑
小卷/攝影陳麗淑
俗名花身仔。喜歡群棲於淺水域、河口,屬廣鹽性魚種,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夏、秋二季數量較多。 花身雞魚/攝影陳麗淑
花身雞魚/攝影陳麗淑
*赤鯮: *褐籃子魚:
俗名為刺鯮。身體鮮紅色,愈靠近腹部顏色逐漸變淡,體側有黃色斑點。是高經濟價值的魚種。多半住在 200 公尺以上的大陸棚礁層地區。 刺鯮/攝影陳麗淑
刺鯮/攝影陳麗淑
俗名象魚、臭肚仔。以海藻及海草為食物、群游性。牠們身上的各鰭具有毒腺,即使死亡後仍會殘留,處理時要特別小心。 褐籃子魚/攝影陳麗淑
褐籃子魚/攝影陳麗淑
*嘉鱲: *飛魚卵:
俗名為迦魶。體型一般較赤鯮大,體色偏淡紅色,背部分佈著些藍色小點,隨著成長會逐漸消失。棲息在水深50公尺內的砂泥底,具有群體活動的習性。也是宴會或拜拜時常可以看到的食用魚。 嘉鱲/攝影陳麗淑
嘉鱲/攝影陳麗淑
台灣東北角一帶是補飛魚卵的重要基地,由於飛魚喜歡產卵在漂浮物上,所以漁民就在海上放置一片片的草蓆來誘引飛魚產卵。另外,八斗子是飛魚卵加工的重要產地之一。 飛魚卵/攝影陳麗淑
飛魚卵/攝影陳麗淑
*白帶魚: *九齒扇蟹:
俗名為白帶、裙帶。身體側扁成帶狀,銀白色且發亮的身體,相當容易辦識。擁有銳利的牙齒,是貪食的肉食性洄游魚類,具群遊性。 白帶魚/攝影陳麗淑
白帶魚/攝影陳麗淑
俗名蝦姑。屬於龍蝦類中的一種「扇蝦」,身體極為扁平,身體為黃褐色或紫褐色,最大體長大約20公分左右。蝦姑主要為 100 公尺左右的底拖網所補獲。 九齒扇蟹/攝影陳麗淑
九齒扇蟹/攝影陳麗淑
*正鰹: *雨傘旗魚:
俗名煙仔。身體呈紡錘型,身體青綠色、腹部銀白色,屬於「鯖科」的一種大洋性洄游魚類,游泳快速,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物。是許多國家沿岸的重要經濟性魚類,最大體長可達1公尺。 正鰹/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正鰹/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俗名破雨傘。上吻部(嘴巴)延長成槍狀或劍狀,第一背鰭長且高,撐開時就如同一支破掉的雨傘一般,就像右圖右側的旗魚,背鰭明顯大於左側的旗魚。屬於大洋性中上水層洄遊魚類,游泳速度快。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物。 雨傘旗魚/水試所東部洋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雨傘旗魚/水試所東部洋生物研究中心提供
*三線雞魚:
俗名雞仔魚。背部為綠褐色,腹部為白色,背部的三條暗色縱帶是其名稱的由來。在台灣北部數量較多,喜歡在岩礁區或投放的人工魚礁區裡成群活動與覓食。 三線雞魚/攝影陳麗淑
三線雞魚/攝影陳麗淑
開新視窗,test
test
 
列印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