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 Urocissa caerulea
屬於鴉科(Corvidae),俗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雀、長尾山娘、山娘、山姬,閩南語俗稱長尾陣,英名Formosan blue magpie。全長約64至69公分,尾長佔了一半以上,長約40公分,翅膀長約18至21公分。嘴和腳呈紅色,眼睛黃色,胸、頸以上黑色,以下則為鮮豔的寶藍色;下腹羽色略淡,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末端呈黑色:尾羽很長,末端為白色,除中央2根外,其他各羽中段呈黑色;尾下覆羽末端為白色。叫聲為「嘎─鏘、嘎─鏘」或一連串的「鏘、鏘、鏘……」金屬聲,飛行時常會發出鴉科鳥類特有的「嘎、嘎、嘎」沙啞叫聲。
本種屬於臺灣特有種,棲息在全臺灣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的闊葉林內,在八斗子地區並不常見。大多成小群穿梭、滑翔於樹林間,故閩南語俗稱長尾陣。屬於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更是「國鳥」,台灣國際觀鳥協會曾推動網路「國鳥選拔」,全球53國逾百萬人投票,在帝雉、藍腹鷴、黃山雀、臺灣藍鵲4種臺灣特有鳥類中,臺灣藍鵲贏得第一名。雜食性,以種子、果實、廚餘、昆蟲、蜈蚣、螃蟹、蚯蚓、兩生類、爬蟲類、鼠類等為食,性情凶猛,也會攻擊其他鳥種,也會將吃剩的食物貯藏在樹上的枝椏間,或者地面泥土中和木板下,等待一段時間後才把剩餘的食物吃掉。繁殖期在3至5月間,於樹林及雜草區的交會地帶的樹木上層以樹枝、細籐和雜草築成碗狀的巢,每個巢通常有4至8顆蛋,孵卵工作通常由親鳥的雌鳥執行。具有強烈的護巢行為,對於侵襲者或路過的人類會毫不留情的攻擊,直到對方離開為止。成鳥在帶食物回巢時,通常都會先在附近將食物仔細的處理乾淨之後,才叼到巢裡送進幼鳥的嘴巴。還會將吃剩的食物貯藏在樹上的枝椏間,或者地面泥土中和木板下,等待一段時間後才把剩餘的食物吃掉。比較特別的是具有「幫手制」──在繁殖期間上一季至兩年以前孵出的哥哥姊姊或阿姨都有可能會幫忙尋找巢材、餵食幼雛、抵禦敵人,也由於這種互助的模式,親鳥得以在4月初產下第一窩後,5月末又可以繼續第二窩的生產。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8%97%8D%E9%B5%B2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351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8021
http://www.sedu.cyc.edu.tw/artedu99/new_page_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