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百合
 

 

臺灣百合 Lilium formosanum
屬於百合科(Liliaceae),俗稱野百合、百合、通江百合、高砂百合、喇叭花、山蒜頭、山石蒜、山蒜瓣、師公鈃、師公鈃仔花,客家人稱為打碗花,英名Taiwan Lily。為多年生的單子葉草本植物,莖直立,細長而少有分枝。肉質性的鱗莖長在地下,呈球形或廣橢圓形,直徑約3至4.5公分,白色或略帶黃色。地上莖由鱗莖生出,高約30至200公分,莖軸為綠色並常帶有紫色的斑紋。葉子輪生或互生,線狀披針形,厚紙質或肉質,長約8至15公分,寬約1至1.3公分,葉緣為全緣,邊緣平展,下表面的側脈隆起。花期從春末到夏末,6至7月為盛開期,海拔越高則開得越晚。花為單朵頂生或大多至6朵組合成總狀花序,少數可開到10至20朵,最多可達100朵左右。花冠呈喇叭狀,長約10至18公分,寬約5至7公分,白色或基部及花被外中肋帶有深淺不一的紅褐色,花瓣有6片,雄蕊有6枚,花絲長7至9公分,花藥長約0.8至2公分,呈黃色或褐色;花柱長約6至8公分,柱頭 3 裂。果實為圓柱形的蒴果,有3瓣,長約5至8公分,成熟後開裂,具有薄翼的種子隨即散出,數量極多,平均種子數約為1500至1900粒。
本種分布於臺灣和中國大陸,在臺灣從海平面至海拔3500公尺左右的高山草原都有生長,早年在荒草野地裡到處都有,但因濫採之故,只剩下比較陡峭的山坡上才有,在八斗子海邊的峭壁上數量很多,容軒園區的花圃也有一些人工栽植。在分類上,有些學者認為本種是麝香百合的一種變種(L. longiflorum var. formosanum)。其花型優美純潔且具有香味,可供切花或園藝用,為臺灣重要的新興花卉經濟作物之一。近年臺灣自然保育的觀念興起,民間及政府單位都有栽植復育臺灣百合的活動。地下麟莖雖帶有一點苦味,但具有清香,生食或煮食都可以,麟莖和種子可供藥用。
參考資料:
http://kplant.biodiv.tw/%E5%8F%B0%E7%81%A3%E7%99%BE%E5%90%88/%E5%8F%B0%E7%81%A3%E7%99%BE%E5%90%88.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99%BE%E5%90%88
高瑞卿等,2010,臺灣海濱植物圖鑑,晨星出版有限公司,p.202-203。
http://e-info.org.tw/sunday/culture/2002/cu02021001.ht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5%8E%9F%E7%94%9F%E7%99%BE%E5%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