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屬於唇形花科(Lamiaceae),俗稱夏枯頭、下枯草、大本夏枯草、夏枯花、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雲南)、六月乾、枯草穗、棒槌草、白花草、鐵色草、鐵包草、四牛鬥草、筋骨草、大頭花、血見愁、乃東、夕句、燕面,英名Common Selfheal,夏季末期全株會枯萎,因此稱為夏枯草。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約15至40公分,全株被有白色的細毛莖大多不分枝,直立或斜向上,也有匍匐根狀的走莖,橫切面為唇形科植物共同的四稜形,通常帶紅紫色。葉子為對生,莖下部的葉有長柄,上部葉柄逐漸縮短,長約0.5至2.5公分;葉片呈橢圓狀披針形或菱狀窄卵形,長約1.5至6公分,寬約0.7至2.5公分,先端鈍頭或鈍尖,基部呈楔形,全緣或有疏鋸齒,兩面均有毛,下面有腺點。花期在春末至夏初的5至6月,花序為輪繖花序,6朵花一輪,下面被有一對寬腎形且具有硬毛的苞片,多輪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高約2至5公分,寬約2公分,形狀有點像棒槌;花序基部有葉狀的總苞一對;花萼為筒狀,花冠呈唇形,紫色或白色;上唇為帽狀,2裂,下唇具有3深裂,中裂片較大,兩側裂片較小;雄蕊4枚,伸出花冠外。果穗為棒狀,略扁,長約1.5至8公分,直徑約0.8至1.5公分,淡棕色至棕紅色。果實為小堅果,呈三稜狀長橢圓形,褐色,尖端有白色突起。
本種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北非、歐洲及西伯利亞等地,臺灣產於北部、中部海邊到高山的路旁、草地、林邊,在八斗子海濱的草原區經常可見。春天盛開的一串串紫色花序相當美觀,可作為綠化景觀植物,葉片及花穗可供食用,在一般涼茶舖都有賣含有夏枯草的飲料,果穗可供藥用,但有多項研究顯示它可能是一種免疫抑制劑,且具有肝臟毒性作用。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8F%E6%9E%AF%E8%8D%89
http://kplant.biodiv.tw/%E5%A4%8F%E6%9E%AF%E8%8D%89/%E5%A4%8F%E6%9E%AF%E8%8D%89.htm
高瑞卿等,2010,臺灣海濱植物圖鑑,晨星出版有限公司,p.09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