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花蟛蜞菊和南美蟛蜞菊
 
 

雙花蟛蜞菊 Wedelia biflora
屬於菊科(Compositae),俗稱雙花海砂菊、大蟛蜞菊、九里明,英名Twoflower Wedelia。為常綠草本至亞灌木,莖常成片蔓生或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長度可以達到好幾公尺;延長的莖呈4稜形;老莖木質化,呈灰白色,全株被有伏貼的粗毛。葉片呈十字對生排列,闊卵形,先端尖銳,長約5至14公分,寬約4至8公分,葉緣呈鋸齒狀;葉片厚紙質,表面和背面都長有硬毛,葉柄長約1.2至2.5公分,三出脈。花黃色,為頭狀花序,對生在枝條的頂端,雖然叫作「雙花蟛蜞菊」,但通常有3至6枚,直徑約2至3公分;總花梗長約1.5至5.5公分;頭狀花序外圍的舌狀花約有6至15枚,僅有一層,舌狀花的花冠1枚,呈長橢圓形,長約0.8至1.3公分,先端2至3裂,不具有生殖能力;筒狀花位於花序的中央,具有生殖能力,花冠很小,僅約0.5公分,先端5裂,呈螺旋狀排列,開花的順序是由外向內開放。瘦果通常呈3稜形,起初為黃綠色,成熟時變成棕褐色。
本種分布於日本、中國大陸的華南地區、臺灣、東南亞、太平洋群島及印度等地,臺灣在低海拔地區及離島,沙礫海岸至山丘森林邊緣都可以辦得到,在八斗子北側的海濱有大片群落生長。為典型的多年生海濱植物,可以生長在沙灘、石礫地、河堤和海邊的灌叢旁邊,具有很好的覆蓋和固砂的能力,所以有人稱它們是「砂灘的守護者」,全草還可以當藥用。雙花蟛蜞菊在蘭嶼是很普片的海濱植物,達悟族人稱為「anoyui」,除了是當地人認知的「羊的食物」以外,也出現在「新屋落成祭」等歌謠中,用來表達勤勞的人常常會在海邊活動,因此會將生長快速的雙花蟛蜞菊踩踏出一條路徑來。
一般學校、公園、住宅區常見的蟛蜞菊,是另一種已經馴化的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俗稱三裂葉蟛蜞菊,其葉片具有三淺裂,頭狀花序由葉叢中抽出,單生於枝條頂端。這種外來的蟛蜞菊因為常讓本土的原生物種慢慢消失,因此已經被列為世界百大惡草之一,在鼻頭角等地區曾經有移除的案例。
參考資料: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校園植物/雙花蟛蜞菊/雙花蟛蜞菊.htm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261&Keyword=%E5%B2%AC%E8%A7%92
http://e-info.org.tw/topic/plant/Wedelia-biflora/Wedelia-biflora-2.htm
高瑞卿等,2010,臺灣海濱植物圖鑑,晨星出版有限公司,p.052-053。
鄭漢文,1996,雅美族的民俗植物,東台灣研究,No.1,67-104。
http://kplant.biodiv.tw/%E5%8D%97%E7%BE%8E%E8%9F%9B%E8%9C%9E%E8%8F%8A/%E5%8D%97%E7%BE%8E%E8%9F%9B%E8%9C%9E%E8%8F%8A.htm
http://e-info.org.tw/node/2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