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茱萸
 

食茱萸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屬於芸香科(Rutaceae),俗稱茱萸、紅刺楤、紅刺杉(蔥)、大葉刺楤、刺楤、刺桐、刺江某、鳥不踏、越椒、毛越椒、樗葉花椒、小滿天星、辣子、藙、樧、檔子、艾子,英名Alianthus Prickly Ash。為落葉大喬木,高可達十餘公尺,老樹幹有短硬的瘤刺,幼枝密被尖刺。葉為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嫩葉呈紅色,長約30至80公分,小葉7至25對、對生,厚紙質,光滑無毛,長約6至12公分,寬約4.5至5公分,呈披針狀長橢圓形,邊緣有規則性的細鋸齒,葉背呈粉白色,具有細小的油腺,因此揉搓起來有芸香科柑橘類的特殊香味。雌雄異株,聚繖花序頂生;長10至30公分,密生;花小呈黃白色,直徑約0.3至0.4公分。果實為硬殼蓇葖果,球形,直徑約0.4至0.6公分,成熟時開裂。種子呈黑色,具有光澤,卵形,先端尖銳。
本種分布於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臺灣和菲律賓,在臺灣產於中、低海拔森林邊緣地區或道路兩側,尤其是在火燒森林後的新生地以及崩塌裸露地,在八斗子度天宮的停車場東北邊和榕軒園區的樹林裡可以見到。嫩心葉或幼苗時期的幼嫩部分可以避邪,也可以食用,排灣族的原住民常將嫩葉放進湯中調味,其嫩葉與湯、豬肉或綠豆一起煮,加少許調味料,可以增添香味替代佐料。古來中國大陸四川地區的飲食文化中,便以它作為香辣的調味,而與花椒、薑,並列為「三香」。其木材質輕,可以製造捕魚的浮苓和小型器具,莖幹可以製作搶托。花為良好的蜜源植物,果實可供野鳥食用,全株還可以當藥用。食茱萸的樹枝上長滿尖刺,鳥類不敢棲息,所以又叫做「鳥不踏」。葉片在秋冬會落葉,冬末早春即抽芽長出新葉,葉柄和心部常呈紅色,全株有刺又有香蔥味,因此俗稱「紅刺蔥」。其葉片上的油腺所製造出來的精油,是植物用來保衛自己的化學武器,藉以避免對自己有害的昆蟲接近,稱為昆蟲的忌避劑,但烏鴉鳳蝶等多種鳳蝶的幼蟲卻不怕其味道,以食茱萸的葉片為食。

參考資料:http://kplant.biodiv.tw/%E9%A3%9F%E8%8C%B1%E8%90%B8/%E9%A3%9F%E8%8C%B1%E8%90%B8.htm
http://blog.udn.com/rosa2010/5586941
http://tesri.tesri.gov.tw/show_project.php?id=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