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桐
 

血桐 Macaranga tanarius
屬於大戟科(Euphorbiaceae),俗稱橙桐、毛桐、山桐子、橙欄、大冇樹、饅頭果、面頭果、流血樹、紅合兒樹、帳篷樹、鹿兒草,英名Macaranga, Elephant's Ear。為常綠中喬木,具有寬闊心形的葉片,因此英名形容它為「象耳」。枝條折斷處,髓心週圍和樹皮汁液氧化後會變成紅色,狀似流血,所以稱為血桐。單葉互生,叢生於枝端,葉片盾狀、寬卵形或鈍三角形。先端呈尾狀銳尖,基部有淺心形、截形、盾形、鈍圓形等多種,葉緣為波狀細鋸齒緣。葉片很大,直徑可達30公分,葉柄很長,葉脈呈掌狀,葉片正面呈深綠色,背面呈粉綠色。花為雌雄異株,腋生,無花瓣,雄花很多,密生成圓錐花序,成穗開放且密集成簇;雌花花序簇生,花數少,子房3室。花期從12月到第二年的年5月。果期4至7月,蒴果呈球形,黃褐色,具有軟的突刺,成熟後會裂開釋出黑亮的種子。

本種分布於中國大陸、菲律賓、琉球、澳洲和臺灣,在臺灣分佈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在八斗子地區的樹林裡經常可見。血桐是熱帶次生林的主要樹種,在充足的陽光下才能蓬勃的生長,是一種先驅植物,通常在破壞不久的開闊地或崩壞地上生長,海岸地區也有生長,常和林投、黃槿等組成海岸灌叢。樹冠傘形,為夏日理想的乘涼蔽樹,可當作遮蔭樹或美化庭園栽培。大部分植物的葉柄都是長在葉緣,但血桐的葉柄卻是在葉的中間偏上,很像古時作戰用的盾牌,因此很容易辨認。由於血桐生長速度快,所以木材鬆散輕軟,可供建築及製造箱板用;早期農人常採血桐葉餵養牛、羊和鹿等家畜,樹葉可供做糕粿的墊底,樹皮及葉的粉末可充當防腐劑,樹皮和根還可以當藥用。花苞為臺灣黑星小灰蝶的幼蟲食草,種子還會吸引許多鳥類、松鼠前來覓食。

參考資料:http://163.17.203.129/bakup/green/%E8%A1%80%E6%A1%90/%E8%A1%80%E6%A1%90910716.htm
http://gaga.biodiv.tw/new23/9308/w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