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鷺與蒼鷺
 

牛背鷺 Bubulcus ibis coromandus
屬於鷺科(Ardeidae)的中型鳥類,俗稱黃頭鷺、猩猩鷺、家畜鷺鷥,閩南語俗稱白翎鷥,英名Cattle Egret。因為牠們經常棲息在牛的背上,準備啄食被牛腳驚飛的昆蟲,所以稱為牛背鷺。其體長約50公分,腳為暗黃至接近黑色;虹膜、喙、腿及眼先在繁殖季節會呈現亮紅色,以增加交尾的機會,其餘時間為橙黃色。夏季時其頭、胸、背等處有橘黃色的羽毛出現,稱為「飾羽」,冬季則變回白色,只有頭部略有黃色,因此俗稱黃頭鷺。
本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伊朗以西的歐洲大陸、非洲北部、美洲東部、南美洲中北部、印度到日本南部及菲律賓群島等地。在臺灣棲息於海拔600公尺以下的農村田間、草原、沼澤等地,八斗子地區經常可見。每年秋冬季,北部的黃頭鷺會移居到較溫暖的南部渡冬,來年春天才又回到北臺灣繁殖,因此是一種夏侯鳥。牠們以昆蟲為主食,也會捕食魚類、蛙類等動物。農耕翻土時,常常會成群的聚集覓食,數量多遇到並不難,只要有農耕機在田園裡翻土,在後面跟著尋找食物的通常都是牠們。

蒼鷺 Ardea cinerea jouyi
屬於鷺科(Ardeidae)的大型鳥類,俗稱灰鷺、老等、長脖老等、海站仔、青莊,英名 Gray Heron。其體長約90至100公分,比牛背鷺大了將近一倍。上半身大都為灰色,腹部為白色。成鳥的過眼紋及冠羽呈黑色,飛羽、翼角及兩道胸斑為黑色,頭、頸、胸及背部呈白色,頸部還具有黑色的縱紋。虹膜呈黃色;喙為黃綠色;腳的顏色偏黑;頸部呈S形,叫聲為深沉的喉音呱呱聲kroak以及很像鵝的叫聲honk。
本種廣泛分布於非洲、歐亞大陸、中國全境、韓國、日本至菲律賓等地,屬於臺灣分布普遍的冬候鳥,少數是全年滯留於臺北關渡的留鳥,八斗子地區為冬候鳥與過境鳥的路線之一,因此在秋冬和春季偶爾可見其南來北往,剛好和牛背鷺相反。蒼鷺大多棲息在平地和海岸的各種濕地。在淺水中涉水捕食,主要捕食魚類及兩生類,也吃昆蟲、蝦蟹、章魚、蜥蜴、哺乳類和鳥類。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遷徙期間和冬季常集合成大群,有時會和大白鷺、小白鷺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在水邊站立不動,頸部常縮在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在肚子底下,可達數小時之久都不動,因此有「長脖老等」的俗稱。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部縮成 Z 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長長的拖在尾巴後面。

參考資料:http://tbc.yam.org.tw/96tw08.htm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9%9B%E8%83%8C%E9%B9%ADhttp://blog.sina.com.tw/d100vs/article.php?pbgid=30839&entryid=579584http://hello.area.com.tw/is_sa.cgi?areacode=nt097&ID=sa-1100522225311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307/34072974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2%BC%E9%B7%BA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038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25.htm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