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鷺與岩鷺
 
 

小白鷺 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屬於鷺科(Ardeidae)的中型鳥類,俗稱白鷺鷥、白鷺,閩南語俗稱白翎鷥,客語俗稱白鶴仔,英名 Little Egret。身長約61公分,展翼長約98公分,腳及頭部很長,全身的羽毛雪白,外形高貴典雅;嘴和腳均呈黑色,腳掌呈黃綠色;老鳥的腳趾帶一點暗紅色。
本種廣泛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和澳洲,在臺灣西部是一種普遍分布的留鳥,臺東地區較少,部分個體在冬季會南遷,棲息於平地至海拔600公尺以下低山區的各種濕地,單獨或成群出現,八斗子地區的海邊偶爾可見。主要啄食各種魚蝦、蟹類、兩生類和昆蟲,也會啄食海邊的海蟑螂。涉水覓食時會用一隻腳踩踏水底,驅趕小魚或蝦蟹,也會用一隻腳在水面抖動,模仿昆蟲掉落水面的動作,以引誘小魚出來覓食;偶爾會逆風定點飛行同時踩踏在魚塭的水面覓食。繁殖期為春夏兩季的3至9月,眼先會變成紅色;頭後面會長出兩條細長的飾羽,長度可達21.5公分;背部有向上捲的蓑羽13至49條不等。飛行時偶爾會發出嘎嘎的沙啞喉音。
參考資料: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B0%8F%E7%99%BD%E9%B7%BA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891
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047


岩鷺Egretta sacra sacra
屬於鷺科(Ardeidae)的中型鳥類,俗稱黑鷺、礁鷺,英名Reef Egret, Pacific Reef-Egret。體長約60至75公分,顏色具有黑色和白色兩型。白色型的全身羽毛呈白色,臉部裸露的皮膚為黃綠色,眼睛和嘴通常為黃色(近似種小白鷺的嘴為黑色),嘴前端為暗褐色,腳為黃綠色至暗綠色(近似種小白鷺的腳為黑色),腳趾為黃色。繁殖期間頭後部和前頸下部出現飾羽,背部有長的蓑羽,但僅抵達尾羽的基部。嘴較為粗厚,直到先端才變細。黑色型的岩鷺全身羽毛呈暗石板灰色或藍灰色,但頦部和喉部呈白色,嘴為黃色或黑色,腳為黃綠色,數量上比白色型要來得多。
本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亞、澳洲、紐西蘭、熱帶太平洋、大洋洲、印度洋等地區,在臺灣出現於具有岩礁的海岸和河口,八斗子的海邊不常見,為不普遍的留鳥,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裡面是列為稀有的等級,數量可能只有幾十隻,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導致它們的數量減少。岩鷺常單獨或小群在白天活動,以黃昏時分活動較為頻繁。飛行時頸部縮成S形,兩翅鼓動緩慢,從容不迫,不慌不忙,以低空飛翔於海面上,穿越岩礁與浪花之間。主要以魚類、蝦、蟹、甲殼類、昆蟲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為食。性情羞怯,孤獨好靜,不易接近,除了繁殖期外,常常單獨活動,大多在海邊的岩礁上靜靜地覓食或者緩慢地走動,有時也會佇立在較為隱蔽的水邊岩礁上,身體呈駝背狀,長時間站著不動。活動時通常極為小心謹慎,常常輕輕的、無聲無響地移動和覓食。覓食時身蹲得很低,縮脖駝背,輕輕的、甚至有點偷偷摸摸地接近被獵物,然後乘其不備,突然襲擊。進食時會發出粗啞呱呱的喉音,告警時還會發出更為粗啞的arrk聲。
參考資料:廖本興,2012,台灣野鳥圖鑑:水鳥篇,晨星出版社。
http://fortraveler.blogspot.tw/2009/06/pacific-reef-egret.html
http://wildbird.e-land.gov.tw/wildbird/newwildbird/Guide/bird/birddetail.asp?B_ID=111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2%A9%E9%B9%AD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