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鹿(海兔)
 

海鹿又叫海兔,在分類上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的後鰓亞綱。牠們的硬殼已經退化成一小片,藏在身體背部的皮膚裡面,身體很柔軟,觸角前後有兩對,形狀有一點像小兔子(溫帶地區有的種類體型比兔子還要大),因而得名。牠們大都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以石蓴和滸苔等綠藻和較柔軟的海藻如龍鬚菜為主食,食量很大,因此有些人會飼養在海水缸裡清除藻類。在冬季裡,其身體隨著海藻的生長而成長,到了春季,成熟的個體就會開始交配繁殖,入夏之後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在春天的晚上,常可看到潮池裡有一些海兔黏在一起交配或單獨在產卵。海兔的卵塊成串以膠質相連,形狀很像一團泡麵,在剛生出來的時候呈白色,然後逐漸變成黃棕色粒。在一團卵塊當中,常有數以百萬計的卵,要用高倍率的放大鏡或顯微鏡才看得清楚。海兔的身體大多具有保護色,平時大多棲住在潮池裡,退潮的時候有些個體會縮成一團的躲在岩石的縫隙裡。牠們在受到刺激的時候,常常會分泌出一種稍為有麻醉性的紫色體液來保護自己。這種紫色的體液可能有毒,因此我們在海邊看到牠們的時候,最好不要任意碰觸牠們,尤其是在我們的皮膚有傷口的時候,同時也不要抓來吃,以免中毒。

染斑海鹿 Aplysia juliana
屬於海兔科(Aplysiidae),俗稱染斑海兔、雜斑海兔,英名Juliana’s sea hare。身體長約6至20公分,最大可達30公分,螺殼已經退化,腹足後三分之一是吸盤,身體非常的柔軟,觸角前後有兩對,看起來像小兔子。牠們的身體顏色變化很大,呈黃棕色至黑褐色、紅褐色、黑色等,大多還具有許多不規則的白斑或黑褐色的斑紋和細點,但是不會有黑色的小眼斑,形成很好的保護色。
本種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地熱帶和溫暖的海域,在臺灣各地的岩礁海岸潮間帶至淺海中經常可見,八斗子東側和北側海岸也有不少。其生活史以一年為週期,在每年秋末成體開始出現,隔年的1月左右族群數目到達最高峰,2月以後族群數量開始逐漸下降,6月海兔的成體在產卵後逐漸死亡。牠們在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分泌出紫色的體液,具有刺激性,可能有毒,不宜食用。

參考資料:
http://shell.sinica.edu.tw/chinese/shellpic_T.php?science_no=1817
http://baike.baidu.com/view/2145830.htm
http://tidal.phhcc.gov.tw/03species/species01_02.asp?sid=3&id=59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087NTU00279025%22.&searchmode=ba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