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黍螺科 (Littorinidae)
 

玉黍螺科的螺類體型小,呈圓錐形至卵錐形,常成群聚在一起,有一點像玉黍蜀粒,因而得名。牠們常大量的出現在海蝕平台的潮間帶上部,尤其是在寬廣的海蝕平台上,其密度往往多達每一平方公尺有幾百隻,甚至上千隻,使得人們在海邊行走時,想要不踩到牠們都很難。玉黍螺類以岩石上的微細藻類為食,海水退潮後可用角質的口蓋封住殼口,以防止水分的散失,忍受長時間的乾旱和烈日曝曬的高溫,體層的顆粒和螺肋還有助於散熱,因此可以大量繁生在別種生物無法生存的嚴苛環境裡。在寬廣的海蝕平台上,「叫我第一名」的非此螺類莫屬!因為體型小,螺殼厚,螺肉少,所以沒有食用價值。

顆粒玉黍螺 Nodilittorina pyramidalis
屬於玉黍螺科(Littorinidae),俗稱塔結節濱螺,英名Pyramid periwinkle。,螺殼小,殼高僅約0.5至1.5公分,呈長圓錐形,螺塔較尖,比近似種細粒玉黍螺高,螺殼厚,體層大,上面具有2列粗顆粒,但有些個體的顆粒不明顯,殼表密佈細小的螺肋,殼表呈灰色或灰黑色,顆粒呈黃棕色至白色,屬於一種保護色。螺殼的內部呈深褐色,殼口接近圓形,具有褐色角質的口蓋,可封住殼口,防止水分的散失。
本種分布於中國大陸的浙江以南沿海至南海、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印度洋東岸和臺灣,在臺灣以北海岸、東北角、東部海岸的數量較多,八斗子的北側和東側的海蝕平台上數量非常多,成群棲息於岩礁海岸的潮間帶上部至飛沫帶的岩縫較潮濕處,有時候在沼澤地區也有,以岩石上的微細藻類為食。

參考資料:
http://shell.sinica.edu.tw/chinese/shellpic_T.php?science_no=281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021
http://www.kinmen.gov.tw/Layout/sub_A/ArtHtml_Show.aspx?ID=15aca540-756d-4bf9-ae07-5110e519c7dc&path=12133

細粒玉黍螺 Nodilittorina radiata
屬於玉黍螺科(Littorinidae),俗稱粒結節濱螺,英名Radiate periwinkle, Exigua periwinkle。螺殼厚,體層大,呈圓錐形,螺塔比近似種顆粒玉黍螺低,殼高約近1公分,螺殼表面的螺肋粗細不一(近似種臺灣玉黍螺的螺肋大小相同),有時候螺肋會呈斷續狀或形成小顆粒,殼表呈灰綠色或灰白色,有時具有一些棕色或褐色的斑紋,變化很大,屬於一種保護色。螺殼的內部呈深褐色,殼口接近圓形,下緣比較平一點,具有褐色的角質口蓋,可封住殼口,防止水分的散失。
本種分布於東南亞、中國黃海以南、臺灣和韓國,在臺灣以北海岸、東北角、東部海岸的數量較多,八斗子地區經常可見,常成群棲息於岩礁海岸的高潮帶至飛沫帶,以岩石上的微細藍藻為食。

參考資料:
http://shell.sinica.edu.tw/chinese/shellpic_T.php?science_no=278
http://www.kinmen.gov.tw/Layout/sub_A/ArtHtml_Show.aspx?ID=15aca540-756d-4bf9-ae07-5110e519c7dc&path=12133

臺灣玉黍螺 Nodilittorina vidua
屬於玉黍螺科(Littorinidae),大陸名為變化結節濱螺,英名Taiwanese periwinkle。螺殼小,殼高還不到1公分,呈圓錐形,螺塔比近似種顆粒玉黍螺低,殼形比較圓一點,體層大,周緣比較圓,螺殼表面的螺肋大小相同(近似種細粒玉黍螺的螺肋大小不一),有時候會具有縱肋所形成的小顆粒,殼表呈灰綠色、黃灰色或灰白色,有時具有一些棕色或褐色的條紋,為一種保護色。螺殼內部呈深褐色,殼口接近圓形,下緣比較圓一點。具有褐色的角質口蓋可以封住殼口,以防止水分的散失,忍受長時間的乾旱和烈日的曝曬。
本種分布於香港、西沙群島和臺灣,常成群棲息於岩礁海岸的潮間帶的上半部至飛沫帶,以岩石上的微細藻類為食,臺灣各地包括八斗子地區都經常可見。

參考資料:
http://shell.sinica.edu.tw/chinese/shellpic_T.php?science_no=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