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井 - 台灣第一口官煤
 

「清國井」是清朝在一八七六年首次開鑿的官方煤礦場,是台灣同時也是清朝的第一口官煤。「清國井」名稱的由來是在日本統治的時候,日本對「清廷留下的直井煤礦」的叫法,而這樣的稱呼並沒有隨著日本撤退而消失,反而在八斗子流傳了下來。

當時清朝在八斗子官煤的設施有主要直井、排風直井與風坑等。其根據八斗子地方史話記載:「主要直井:深269.50呎(82.26公尺),深89.92公尺,直徑3.81公尺,圓形,石塊砧壁…排風直井:深26.82公尺,直徑2.59公尺…使用炸藥、十字鎬、煤鎬等。」如今在八斗子還可以看到「清國井」的遺跡有:一口主井、一口風坑及另一口疑似「清國井」的方形井,讓人發古思之幽情。

在這些遺跡中,值得細說的是風坑旁的一塊大石頭,材質跟風坑井壁上的岩石一樣,據說是用來建造「清國井」的火成岩,當地人都叫它「青麻仔石」,也可能是當年大陸到台灣船隻的壓艙石,相當具有歷史意義。其中最神秘的井就是四方井,迄今尚未發現它的相關史料,僅能依其位置暫判定為清國井之一,而且它的建造工藝難度是最為困難的,垂直且平整的井壁叫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