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與造礁珊瑚
 

臺灣東南部海岸及一些離島,如:蘭嶼、綠島、小琉球、澎湖等,大都屬於珊瑚礁海岸。這是因為這些海岸沒有大河所帶來的泥沙淤積,再加上黑潮緩流經過這裡,冬天水溫不低於18℃,因此珊瑚礁的發育良好,有些地方的海洋景觀,甚至可以媲美世界一流的海洋景觀,毫不遜色。
這一片綺麗的水晶世界,除了可以蘊育著大量的漁業資源,供我們開發利用之外,更擁有觀光遊憩、環境教育與學術研究的價值。生長其中的生物不但種類繁多,而且生活的方式多彩多姿,各有一套超脫的本領,以求在這海洋世界的天堂裡,生生不息的繁延下去。
小琉球是臺灣附近的海域中,唯一完全由珊瑚礁所形成的小島,有著很完整的裙礁海岸,因此可以在那裡觀察到典型的珊瑚裙礁生態,而蘭嶼、綠島、墾丁和澎湖等地,也有不少裙礁海岸。

臺灣北部的岩礁海岸和淺海裡常見的珊瑚群集,是以團塊形和葉片形石珊瑚為主體所構成。這些珊瑚的生長速度比較慢,造礁能力比較弱。雖然黑潮主流由東方的海域經過,但是冬季水溫可能低於攝氏18度,加上東北季風長達半年的吹拂,以及颱風的侵襲,使石珊瑚的成長不像恆春半島、澎湖群島、小琉球、綠島和蘭嶼等地來得茂盛。但是在八斗子海域則有一處珊瑚秘密花園,凸礁孤立於水深26公尺沙泥底質的海床上,礁高9公尺,海流強勁,帶來許多浮游生物,因此生長了許多棘穗軟珊瑚、柳珊瑚、海鞭等美麗的非造礁珊瑚,成為大多數魚類聚集的中心。
石珊瑚目的珊瑚是構成珊瑚礁的主要成員,牠們和笙珊瑚、藍珊瑚、千孔珊瑚等合稱造礁珊瑚。這是因為牠們的體內都有共生的蟲黃藻類,可以互相交換彼此不需要的物質,供對方利用,還可以為珊瑚宿主提供高達90%的能源需求,因此這些造礁珊瑚雖然在分類上是屬於刺胞動物,但在生態上卻同時扮演著如同綠色植物一般的生產者角色,不但可以迅速的成長,且會吸收海水中的碳酸鈣,沈積在體內,成為外骨骼,以支持身體。這些造礁珊瑚在死亡以後,其石灰質的外骨骼與貝殼、珊瑚藻、軟珊瑚的骨針、沙石等膠結在一起,即形成了面積廣大、景色瑰麗的珊瑚礁。
典型的珊瑚裙礁海岸大都為寬窄不一的海蝕平台,且大都被海浪沖蝕成許多潮溝和潮池,其底部常堆積著一些珊瑚沙。在較寬廣的海蝕平台近岸處,往往堆基著許多細沙,其中亦生長著許多生物。

參考資料:http://kite.biodiv.tw/kite/map/008.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5/3/n3580181.htm%E5%8D%B0%E5%BA%A6%E6%B4%8B%E5%85%B1%E7%94%9F%E8%97%BB%E7%89%B9%E6%80%A7--%E5%8F%B0%E4%B8%AD%E7%A0%94%E9%99%A2%E7%99%BC%E8%A1%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