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部高溫、高壓的作用力,使得地殼岩石變形或斷裂,稱為地殼變動。一般來說,地底深處的溫度極高,岩石具有可塑性,柔軟容易變形。而地下淺處的岩石,則因為溫度較低,質地堅硬,受到外力作用容易斷裂。不同的地質環境和作用力,會在岩層上產生形貌各異的幾何線條。
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所產生的裂痕稱為節理。板塊運動擠壓或張裂的力量都可能超過岩石的負荷,導致其破裂形成節理。溫度急遽改變,岩石熱脹冷縮的程度超過了本身所能承受,岩石也會破裂,形成節理。此外,在岩層因外力而被抬升的過程中,若露出地表的岩層受到侵蝕作用而消失,底下的岩層所受到的壓力也會大為減輕。當壓力消失之後,原本受到「壓抑」的岩石,也伺機向上反彈,導致岩石破裂,產生節理。
節理和斷層都是外力作用在岩石身上造成的「傷痕」。但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節理兩側的岩層並沒有移動,而斷層兩側的岩層卻沿著這道裂痕發生移動,看起來就像錯開一樣。斷層好比是岩層的傷口,很容易因為外力作用而再次錯動,每當斷層錯動時,就會引發地震。
埋藏在地下更深處的岩層可塑性高,受到板塊運動的作用力,很容易就扭曲變形。這些地下深處的岩層,隨著地殼變動逐漸被抬升,當四周環境的溫度降低之後,冷卻下來的岩石也變得堅硬,這樣一來,扭曲的紋理也就保留在岩層中,這就是所謂的褶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