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大地的力量
 

站在八斗子海岸,環顧四周起伏的山巒、秀麗的岬灣,這些美麗的地形景觀都是地球的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塑造出來的。內營力作用源自於地球內部,地底高溫、高壓的作用力,使得地殼岩層的形狀、體積,甚至連位置都發生改變,藉由板塊運動、岩漿活動、火山噴發等型式,形成高山和深谷,構成地球表面原始的地貌。


外營力則包括了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外營力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在陽光照射下,地表出現晴陰雲雨與氣溫的天氣變化,太陽能量並促進地殼物質發生化學變化,使得岩石、礦物的質地變弱,進而發生崩塌、碎裂等現象。這些岩石碎屑進一步被流水搬運到其他地方堆積,逐漸改變原有的地貌。而地球表面的形貌,便在內營力與外營力的共同作用下,持續變化中。
臺灣島正好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邊界,板塊運動使得島上某些地區的岩層變形扭曲,甚至斷裂錯動,形成岩層的「傷口」。此外,各地岩層的質地並不均一,有些岩層堅硬,有些則較為鬆軟,因為岩層抵抗風雨和波浪侵蝕的能力不同,使得地層出現「差異侵蝕」的現象,也就是說,在臺灣島潮濕高溫的氣候環境下,質地脆弱或結構破碎的岩層,比起堅硬的岩層,更容易受到颱風豪雨的侵蝕而崩塌,這也正是東北角海岸岩層高低起伏與凹凸有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