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岩的形成
 

地表的各種岩石,長期受到風吹日曬雨淋,以及海浪拍打等作用,質地變得鬆軟,逐漸崩垮成較小的岩石碎屑。大部分岩屑隨著河水流到湖泊、河口濕地與海底堆積起來,就成了沉積物。


當沉積物層層堆積,長期下來,地層中的礦物質會填滿泥沙碎屑之間的空隙,把沉積物膠結起來。而且,隨著地層厚度不斷增加,沉積物也被壓的愈來愈密實,最後終於變成堅硬的岩石。通常愈古老的沉積岩層往往愈堅硬,而且地層所在的位置也比較低。


沉積岩地層最大的特徵,就是有著層次分明的「層理」,一層層的岩石像疊羅漢似的堆疊整齊,「層理」即是分隔上下兩層岩石的天然界線。而且堆積在同一位置的泥沙,彼此顆粒大小和形狀都大同小異。不僅如此,構成沉積岩的泥沙顆粒很容易就脫落,用手搓揉這些小顆粒,不是粗粗的就是滑滑的,因為這些小顆粒不是沙子就是泥巴。


臺灣島的前身,是埋藏在海底的沉積岩地層,在板塊運動的作用下,這些地層隆起而形成島嶼。原本平行堆積的地層,在板塊的推擠下,變得傾斜、彎曲,甚至斷裂。沉積岩主要出露在台灣的西部丘陵,以及北部、東北部濱海地區,在八斗子海岸地區見到的即是由砂岩與頁岩相互堆疊而成的沉積岩層,形成的年代距今大約二千萬年,在地質學上,臺灣北部地區此一時期沉積的地層稱為大寮層。